展萬安村歷史文化 龍江鎮第一個村史館
這是龍江鎮第一個成立的村史館,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。走進萬安村史館,一張張圖片記錄著萬安村的農業、工業,建筑、衣食住行特色、民俗文化、萬安名人等,陳列著當時有特色的民間用品,生產工具,讓參觀者...
詳情點擊 >
鄉村振興 美麗村居行——龍江萬安村史館
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。順德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努力打造“五個順德”。萬安村成為美麗文明村建設示范村居之一,按照因地制宜、科學規劃、節約辦事的原則,經“兩委”聯...
詳情點擊 >
易縣首家村史館——安格莊村村史館
易縣首家村史館——安格莊村村史館整體面積為80多平米,設計造型主體為船型,充分體現了安格莊村的生態水鄉特色。
在展陳中,通過50余件實物展品,70余幅歷史圖片,融合多媒體播放技術,在...
詳情點擊 >
留住歷史,留住鄉愁——巷頭村史館
留住歷史,留住鄉愁,留住巷頭村發展的軌跡
當你想尋訪有關村莊的陳年舊事
你第一個想起的是找誰了解呢
是不是要找村里的長者呢?
當老年人記憶力衰退
所提的內容也有可能只是片面之詞
很難獲取過往...
詳情點擊 >
蔡家堡村史館,全省最全的村史展覽館
“蔡家堡”位于平和縣東大門山格鎮隆慶村,建于公元1228年,民國后期為平和縣平東鄉隆慶保,解放初為平和縣第一區隆慶鄉,五十年代末為平和縣山格公社隆中大隊。現聚居著三千多濟陽蔡氏后裔,民風淳樸而...
詳情點擊 >
西昌市首家村史館 樟木箐鄉丘陵村史館
樟木箐鄉丘陵村地處西昌西北方,距城區25公里,幅員面積6.8平方公里,轄6個村民小組,286戶1386人。是遠近聞名的“茅坡櫻紅”國家級3A級景區,國家級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生態文明示范村。
曾經的丘陵漫山...
詳情點擊 >
梳理共同記憶|柘皋鎮駟馬大魏村史館
過去的歷史與樣貌
村內姓氏和賢達的故事
獨有的風俗習慣
勞作物品
手工技藝
甚至延續至今的祖訓
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愿景等
都可以
在村史館中獲得新生
大魏村史館由民房改建而成,建筑面積約100㎡...
詳情點擊 >
一個村史館一部變遷史|洛城街道村史館
鄉愁是什么?對于遠離家鄉的人來說,也許是故鄉的一幢老屋、一棵大樹、一條小巷。但若走進洛城的村莊,你便會發現,原來,鄉愁還可以“裝”進村里的“村史館”。
目前,洛城街道已有洛西、屯西、飲馬...
詳情點擊 >
傳承常家奮斗精神——常家村村史館
常家村位于錦豐鎮西南部,由原常家村、原明星村、原興南村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,村下轄36個村民小組,戶籍人口3900人,轄區面積4.39平方公里。由于地處沙洲新城建設區域,目前超過90%的村民已經拆遷,為了留...
詳情點擊 >
村史館——連接村落空間與人的紐帶
每一種現象的背后必定有其深層次的原因,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讓我想起了大煉鋼的時代,表面繁華似錦背后卻是危機四伏、暗流涌動,千村一面的現象比比皆是,從城市郊區到偏遠農村,一村一史館的建設如火如荼...
詳情點擊 >
追溯往昔村莊發展歷程|圍子街道李家村村史館
2019年10月1日,圍子街道李家村村史館建成開館,追溯往昔村莊發展歷程,以此向祖國獻禮。
李家村鄉村記憶館面積達200平方米,鄉村記憶館以時間為脈,分為歷史沿革、鄉土特產、崢嶸歲月、農...
詳情點擊 >
案例|走進艾商文化——下洲村村史館
下洲村位于晉中市壽陽縣北部,四周皆是河谷低洼之地,人們形容下洲村為“凹中堆”,距縣城17公里,雙鳳山正南,域面積9.8平方公里,文化歷史悠久,有1500年的歷史。
下洲村在歷史上就是一個商農并舉的...
詳情點擊 >